本報特約評論員陸文江
  從愛國家到愛自己,從愛他人到愛環境,守則其實從不同層面詮釋了“教育就是愛”的理念,將會為孩子們的成長提供源源不斷的正能量。
  教育部1日公佈新修訂版《中小學生守則(征求意見稿)》,包括愛祖國、講文明、護安全等9項內容。與2004年修訂的舊版《中小學生守則》相比,新版守則的最大變化,就是細化了、實在了。
  比如,原來第一條中的“愛祖國”,具體化為“尊敬國旗國徽,奏唱國歌肅立,升降國旗行禮,瞭解國情歷史”,相比原來“熱愛祖國,熱愛人民”的理念性表述,要有操作性得多。又比如,舊版的“努力學習”,現在有了“上課專心聽講,勇於發表見解,按時完成作業,養成閱讀習慣”等內容。此外,一些表述較空泛,操作性不強的內容,如“自尊自愛,自信自強”等被刪除了。
  這樣明顯的變化,很大程度上吸收了社會對於舊版守則的意見。曾有一位兒童文學作家指出,我們的《中小學生守則》像真理,放到全世界都通用,太“高大上”了。此前,還有一個名為“中美小學生守則對比”的圖表走紅微博,引髮網友熱議。對比之下,中國版守則“內容空洞,可操作性差”的問題同樣凸顯出來。口號化、理念化的學生守則,一直是人們吐槽的焦點所在。
  古人說,劈柴擔水,無非妙道;行住坐卧,皆在道場。任何價值觀念,只有在踐行中才有生命力。學生守則真正的規範意義,在於其內容不僅要內化於心,更得外化於行。
  從中小學生的實際來說,他們處於思維方式和認知水平的未定型階段,更易接受明確化、可操作的語言和指南。細化學生守則,讓抽象的觀念走下雲端、走進現實,化為日常學習和生活的具體行動,符合中小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。這種守則內容的變化,折射的是教育理念的轉變:告別灌輸訓令,追求潤物無聲;擺脫成人思維定勢,多從孩子角度考慮問題。簡言之,就是以人為本。
  實際上,新版守則的內容,很多體現了對孩子的尊重和關愛,對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視,不乏人文氣息。“護安全”一項,提出會自護懂求救,遠離毒品,珍惜生命;“護健康”一項,提出堅持鍛煉身體,保持陽光心態;“講文明”一項,有“尊敬父母師長,平等友善待人”等內容;“護家園”一項有“愛護花草樹木,低碳環保生活”等內容。從愛國家到愛自己,從愛他人到愛環境,守則其實從不同層面詮釋了“教育就是愛”的理念,將會為孩子們的成長提供源源不斷的正能量。
  有人說,孩子們是一張張白紙,在還沒有讓他們學會“素描”之前,就讓他們一下子學“油畫”,顯然是揠苗助長。學生守則的修訂,有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,但更關鍵的是,按教育規律做事情,回到學生的成長實際中去。只有這樣,才會接地氣、有效果。但願這樣的變化與啟示,能夠輻射更多的教育層面。
  相關報道見09版  (原標題:新守則重寫中小學生愛的教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n85xndk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