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6101現場新聞(記者 樊一婧)“這文物怎麼和垃圾混一起了?”有讀者昨天向本報反映,三間房鄉定福莊東村,一片垃圾堆與待拆建築間有一塊立於清乾隆二十六年(1關鍵字761年)的“重修朝陽門石道碑”,周邊環境髒亂不堪,碑上字跡也有污損。朝陽區文物局回應稱,已將該碑納入文物修繕規劃,待周邊拆遷工作結束,會立即著手具體保護工作。
  在熱心人的指引下,昨天北京晨報記者找到了該碑。只見它矗立在一個破爛不堪的院內,目測約4米高,碑為螭首龜蚨,正面有碑文,背面無字,碑正面有大片的黑色污塊融資,字跡也已模糊不清,周邊並未立有相關牌匾。院內亂草叢生,瓦礫垃圾遍地,碑底座甚至還有些許糞便(如圖)。院內一位住戶告訴北京晨報記者,院東邊有一公共廁所,但“那廁所好久沒人打掃,個別人不自覺就跑這兒方便了。”
  記者查詢朝陽文化網瞭解到,“重修朝陽門石道碑”立於清乾隆二十六年(1761年),為清高宗弘曆御書碑文,記載了重融資修朝陽門石道(今朝陽路)的緣由、重修經過和竣工年月。朝陽區於2010年對碑亭進行復建,對該碑進行有效保護。
  北京晨報記者致電朝陽區文化委員會文物科,相關負責人表示,“這塊碑是朝陽支票貼現區普查登記文物,我們已把該碑納入文物修繕規劃,並做了方案,待周邊村子拆遷完畢,會立刻著手保護工作。”該負責人稱,目前確實沒有在碑周邊立相關保護牌匾,“我們已申請項目維修,預計明年開春動工,會先做個碑亭,屆時還會再加牌匾提示保護文物。”
  此外,朝陽區文化委員會稱,該碑屬地為三間房鄉政府,垃圾環境等問題需由鄉政府處理,三間房鄉政府表示,“要等周邊拆遷台北港式飲茶完畢,才能進行整體垃圾清運等工作。”
  樊一婧/攝
  線索:馬先生  (原標題:清代石道碑棲身垃圾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n85xndk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